乡宁县,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,总人口24万。
一.历史演变
西周时期的湖北
1.西周时期的湖北。属春秋两晋,属湖北城。西汉建立齐侯国,属河东郡。东汉废弃。
2.北魏燕兴四年(474),长宁县设中阳郡。唐五代时,长宁县因避讳李的祖父而改为乡宁县,今在县西。
3.北宋第三年(1051年),黄游迁到现在。熙宁五年(1072年),乡宁县废,入稷山、乡陵、太平三县。它属于磁州。金夫,属于冀州。
4.蒙元三年(1266年)并入冀州,元二十五年(1288年)复置乡宁县。属于明朝平阳郡冀州。属于清代平阳府。
5.1914年属河东路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
6.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,蓟县并入乡宁县。原始系统于1961年恢复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于临汾市。
二、乡宁古称“鄂”是湖北的源头
在周朝,鳄鱼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。一个以捕鳄为生、以鳄为图腾的部落,以鳄为族名,形成了商朝的湖北国,位于今山西乡宁县。
商周时期,黄帝姓后裔封于湖北(今山西乡宁县),夏商时期为诸侯国。商朝末年,湖北侯在朝为臣,与锡伯姬昌、九侯并列三公封号。商周看中了九侯的女儿,娶她做妾。然而,九厚的女儿是有尊严的,不愿意陪纣王在那些不道德和无耻的行为。一怒之下,纣王杀了九厚父女,把九厚做成肉酱。后见后久冤死,不肯与争辩,结果也被杀。西周初期,湖北旧地被金兼并,残存的一族南移至河南南阳以北,仍称湖北。因为楚的威胁,在西周中期,南迁到现在的湖北省鄂州市以东,至今仍称鄂州。周懿王七年(公元前879年),为楚王熊去病所灭。湖北死了。
春秋时期,周懿王七年(公元前879年),楚王熊去病灭了湖北,封自己的儿子熊宏为湖北王。首都在湖北省鄂州市的东部。熊去病死了,熊公嗣,仍住在湖北;是楚国的都城,至今还在。从770年到476年前,春秋时期是楚国的首都。楚共王封他的第三个儿子Xi为鄂王。公元323年(楚怀王六年),怀王封其弟为鄂王。前221年(秦始皇二十六年),秦废楚,废国玺,置鄂县。
第三,旅游景点
1.写作和写作的双塔。位于乡宁县南部玉环山腹部,两塔东西相对,相距400米,中间是凤凰沟。西塔,原名状元峰,高30米。塔呈八角形,七重檐。底座呈正方形,周长24米,直径4.3米。它是砖灰结构。塔西原有文昌庙和中峰塔,高20米,周长12米,直径4米。
2.裘芸山。裘芸位于关王庙乡大河村和板儿上村,有梯崖、一线天、回心石、天梯等自然奇观。有五龙宫、八宝宫、123天门、玉莲洞、祖师顶、玉皇顶、多宝岭崖庙、和尚崖石刻、王泰庙、东野井等文物遍布山野。
四。历史名人
1.郑崇健(?-1641),字张达,山西乡宁人,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郑崇俭进士。历任济南军区预备役副大使、陕西右参政、右都御史、右兵部侍郎等职。目的是引兵入蜀平乱,并监督总兵何、左良玉等。,又在玛瑙山大败张。
2.杨度(1834—1894),山西乡宁县人,清代地方史官。他一生著有《山西同治(光绪)》、《禹州志》、《代州志》、《西宁新志》、《繁峙县志》、《壶关县志》、《长子县志》、《潞城县志》、《黎城县志》、《屯留县志》、《天镇县志》。